廠商和媒體熱衷于CRM已有幾年了。在國外領導廠商SIEBEL在IT低潮之時異軍突起的示范作用下,GARTNER預測了全球CRM的“蛋糕”(IDC預測到2004年全球應有121億美元)(CCID預測中國市場到2004年有3.05億RMB),一些巨頭咨詢公司精心引導了一場“CRM革命性的行動”,一時間CRM成為全球的時尚,似乎規(guī)模龐大“魚群”就要“咬釣”,可惜,這些輿論始終沒能“導”出令人滿意的“喜劇”,CRM在中國市場上的需求自從2001年之后便一路下跌,要么“有行無市”,要么“有市無價”(實際是低價),廖若晨星的用戶應付廣告效應都來不及。 那么,為什么CRM是個“大頭娃娃”長不大呢? 有這么幾點事實支持這個判斷。 其實也無法定義,是理念?是軟件?還是標準?或是管理工具?從字面上看CRM無所不包,它涉及到了企業(yè)生存與發(fā)展的幾乎所有環(huán)境。而要賣錢,就要以一個界定清晰產品或服務來提供給用戶,但到目前CRM還是個“黑箱子”。 二、SIEBEL作為CRM產品化的創(chuàng)始人,其“起家”的賣點,不過就是自動 化銷售管理器(SFA),其它的功能模塊都是后來的“衍生品”。用戶所關心的是用最先進的、最低的成本高效率地賣出產品,如今,“恐龍”式的CRM適應高端用戶是文不對題(高端需要更多的定制和客戶化);對付中、低端的用戶,又是“高射炮打蚊子”犯不著。 三、一些CRM的理論,看似有道理,實際上并不符合事實和歷史邏輯。 科技和社會的進步事實表明:其第一動力并非來自“以客戶為中心”,而是來自“需求”。需要是“產品、服務和科技進步之母”。從電的發(fā)明、半導體的問世、電子計算機到軟件驅動,再到INTERNET和IT的進步,每當“質的變革”出現(xiàn)時,都是“創(chuàng)新的需求”在推動著進步。IBM、MICROSOFT等巨頭也不是憑CRM來主導世界,完全是一種“技術和商業(yè)策略”上的“綁架”。在一個充分競爭的社會,多么強大的CRM也不可能完全保有客戶,因為客戶是人,他們總是“喜新厭舊”的,除非有“枷鎖”系身。 四、CRM有點像.COM. 有燒錢之痛的.COM,現(xiàn)在可以找到同盟了,它就是CRM. .COM這個MM其實是“耍了”GG--COM公司,.COM一直是“熱”的,因為每個公司都知道用WEB作企業(yè)的宣傳和營銷窗口是最經濟的,可是專做.COM的公司卻不能獲利,因為企業(yè)不久就得知WEB上網站不那么難,找個在校生就可搞定,關鍵是企業(yè)自己如何利用其營銷.當大家都有了.COM時,這個武器已不是有效的工具了,商業(yè)上的成功還是經營上的“創(chuàng)新”。 CRM的尷尬,與此相似。理論上講,有多少個客戶就有多少個CRM,因它不是“WORD.EXE”之類的工具,它是企業(yè)自己的“臉和手”,也是經營之“KNOW HOW”。 軟件公司代勞之為,效果有限。沒上CRM的企業(yè)也一直重視“CR-客戶關系”,他們需要有CRM軟件商幫助其實現(xiàn)“軟件化”,但決不是被“牽著走”(實際上,談到管理,軟件公司并非比客戶更懂)。 五、CRM更多的是經營層面的問題,而不是一個系統(tǒng)安裝問題。 比如“商機”,是軟件所能決解嗎?商機的實質就是一個“價值鏈”上的“節(jié)點”問題,在中國,它的來源很復雜,從媒體上、消息上或是分析上能得到多大的“商機”呢?也就是說,CRM更多的是企業(yè)自己“如何做的問題”。這也是媒體所不能理解的,為何“炒”Call Center(CC)時CC不熱,炒CRM時,CC反倒熱起來了(從.COM、IDC到CRM,媒體什么時候說對過?)。再強大的CRM也不能像ERP那樣代客戶管理和經營。 六、CRM軟件是企業(yè)信息化的一個邊界。 一個用戶,信息化的路徑,一般是:實時的機要通訊(機關),文字和文件處理的電子化(部分的OA),財政與財務或交易結算的電子化(財務或業(yè)務系統(tǒng)),管理流程的電子化(ERP),人員管理的電子化(HR),企業(yè)門戶(PORTAL)的電子化,最后才是CRM?梢姡珻RM是企業(yè)信息化的“末梢神經”,是企業(yè)系統(tǒng)對“外”的一個“邊界”。這個邊界很難定義,又是非“程序化”的東西,呈現(xiàn)出:接口多,不規(guī)范,自定義,變化大,跨領域,集成多。因此,從某種意義上,這個邊界已不是CRM,而是企業(yè)信息化的一個“整合”問題了。